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 常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况是:何况是。
  • 洞中人:指隐居山洞的高人,这里指寇尊师。
  • 一指指应法:每一指的弹奏都符合音乐的法则。
  • 爽神:使精神爽快,愉悦。
  • 寒虫:秋夜的虫鸣。
  • :台阶。
  • 清吹:清越的乐声。
  • 袅灯频:灯光摇曳,频闪。
  • 钟期:钟子期,古代著名的音乐鉴赏家。
  • 高闲:高雅闲适。

翻译

在秋夜聆听琴声,何况是洞中隐居的高人所奏。 每一指的弹奏都符合音乐的法则,每一声都让人精神愉悦。 秋夜的虫鸣急促地响在台阶旁,清越的乐声与摇曳的灯光频闪交织。 何必非要钟子期那样的耳朵才能欣赏,这高雅闲适的音乐自可亲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听琴的情景,通过对琴声、虫鸣、灯光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诗中“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表达了琴声的和谐与美妙,而“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则强调了音乐的普遍性和亲近感,即使不是专业的鉴赏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常建

常建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祖籍邢州(今邢台),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 56篇诗文

常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