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展右背,长伸左足。峻角一支,潜虚半腹。已放则留,无垂不缩。 分若抵背,合还并目。似侧映斜,似斜附曲。覃精一字,工归自得。 盈虚统视联行,妙在相承起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峻角:指书法中的笔锋,即笔尖的锐利部分。
  • 潜虚半腹:指笔画中空的部分,即笔画中间的空白。
  • 已放则留:指书法中笔画放开后要有所停顿。
  • 无垂不缩:指书法中笔画向下时要有收敛。
  • 分若抵背:指书法中笔画分开时要像背对背一样。
  • 合还并目:指书法中笔画合并时要像眼睛并列一样。
  • 似侧映斜:指书法中笔画要像侧面映照斜线一样。
  • 似斜附曲:指书法中笔画要像斜线附着曲线一样。
  • 覃精一字:指深入研究每一个字的书法。
  • 工归自得:指书法的功夫最终要归于自己的领悟。
  • 盈虚:指书法中的笔画粗细变化。
  • 统视联行:指整体观察和连接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 相承起伏:指书法中笔画之间的承接和起伏变化。

翻译

面向右方展开,左脚长伸。笔锋锐利,笔画中空。笔画放开后要有所停顿,向下时要有收敛。笔画分开时要像背对背一样,合并时要像眼睛并列一样。笔画要像侧面映照斜线一样,像斜线附着曲线一样。深入研究每一个字的书法,功夫最终要归于自己的领悟。整体观察笔画的粗细变化,连接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妙处在于笔画之间的承接和起伏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的作品,主要描述了书法创作时的姿势和笔法。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峻角一支”、“潜虚半腹”等,生动地描绘了书法的笔锋和笔画结构。同时,诗中也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节奏感和空间感,如“已放则留”、“无垂不缩”等,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整首诗不仅是对书法技巧的阐述,也是对书法艺术精神的传达,展现了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张怀瓘

唐海陵人。为率府兵曹、鄂州长史。玄宗开元中官翰林院供奉。工书,善正、行、小篆、八分。尝录古今书体及书法家八人,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论六体及用笔十法,新意颇多。有《书断》、《评书药石论》等。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