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返葬:将遗体运回故乡安葬。
  • 长安陌:长安的街道。长安,古都名,今西安。
  • 箫鼓:古代乐器,箫和鼓,常用于丧葬场合。
  • 奈何:如何,怎么办。
  • 平生时:平时,平常的时候。
  • 寒影:寒冷的影子,比喻秋天的萧瑟景象。
  • 催年急:催促岁月流逝得快。
  • 哀歌:悲伤的歌曲。
  • 助晚迟:使得傍晚显得更加迟缓,意指哀歌延长了夜晚的感受。
  • 宁知:岂知,哪里知道。
  • 建旟罢:建旟,古代军旗,这里指丧葬的旗帜;罢,结束。
  • 丹旐:红色的丧旗。
  • 京师:首都,这里指长安。

翻译

将遗体运回长安的街道安葬,秋风中箫鼓声悲。 如何是好,送行的人,已不是往日熟悉的面孔。 寒冷的影子催促着岁月急速流逝,悲伤的歌曲让傍晚显得更加迟缓。 哪里知道丧葬的旗帜已经降下,红色的丧旗正向着京师飘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公的葬礼场景,通过秋风、箫鼓、寒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诗中“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友人的怀念与对逝者孤独离世的感慨。末句“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则暗示了逝者的身份与地位,以及其死后依然受到的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