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川:地名,在今河南省。
- 灞津:地名,灞水渡口,在今陕西省。
- 祓除:古代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
- 淑景:美好的景色。
- 禊饮:古代春日里的一种饮宴活动,常在河边举行。
翻译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我登上了龙山。伊川与灞津,今天都是举行祓除仪式的人们。这里虽然不像龙山那样,但仍然让我想起了湘水之滨。我这衰老的面容,忧虑让我显得更加老态,而眼前的美景,却并非春天的气息。参与禊饮并非我所愿,只是偶尔与世俗之人共饮罢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九龄在三月三日登龙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伊川与灞津”与“龙山上”、“湘水滨”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诗人的“衰颜忧更老”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淑景望非春”则透露出对时令的不合时宜的感慨。最后,“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活动的淡漠态度,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