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荆楚

· 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遰更伤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调瑟(tiáo sè):调整瑟弦,准备奏乐。
  • 苦谙(kǔ ān):深知,熟知。
  • 竹斑:指湘妃竹上的斑点,传说中湘妃泪痕所化。
  • 帝女:指湘妃,即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
  • 王孙:泛指贵族子弟。
  • 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境内,传说中舜帝的葬地。
  • (jiǒng):远。
  • 三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 迢遰(tiáo dì):遥远。

翻译

调整瑟弦,奏起离别的曲调,劝你饮下这杯离别的酒,我深知荆楚之地的生活艰辛。竹上的斑点让人想起帝女的悲伤,草色青青却唤起了对王孙的怨恨。潮水退去,九嶷山显得更加遥远,雨水连绵,使得三峡的天空昏暗无光。我们一同来到这里,如今却不能一同离去,这遥远的距离更加令人心碎。

赏析

这首作品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荆楚之地的自然景象和传说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不舍和无尽的忧愁。诗中运用了湘妃竹斑、帝女悲、王孙怨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同时,通过对九疑山和三峡的描绘,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孤独和思念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