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命许昌自郊居移就

· 许浑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 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 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命(zhī mìng):遵命。
  • 许昌: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
  • 刀笔:古代书写工具,代指文职工作。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代指隐士的生活。
  • (zhēn):捣衣石,代指捣衣声。
  • 夜漏:古代计时器,指夜晚的时间。
  • 三茅:指三茅山,道教名山,在江苏省句容市。
  • 少微:星名,古代象征隐士的星。

翻译

一阵风笛声中,万叶随风飞舞,我勉强带着文书工作,换上了隐士的荷衣。 在寒冷的潮水中,水乡的秋夜早早响起了捣衣声,月光朦胧的山城中,夜晚的计时器声稀疏。 远处山岩的响声,似乎是樵夫归来的脚步,深远的河浦,仿佛在遥遥送别钓童回家。 中年了,我还不曾体会过从军的乐趣,只能虚望着三茅山,渴望着少微星的指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郊外居所移居许昌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一笛迎风万叶飞”以风笛声和万叶飞舞开篇,形象生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文通过对秋夜、山城、樵客、钓童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结尾的“虚近三茅望少微”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