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 许浑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 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堂:指孙处士的山居。
  • 西郭:西边的城郭。
  • 敬亭:山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北。
  • 枕腻:指枕头湿润,形容山间湿气重。
  • 海云:比喻山间的云雾。
  • 簟凉:竹席凉爽。
  • 山雨:山间的雨。
  • 高歌:大声歌唱。
  • 地肺:山名,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 远赋:远游赋诗。
  • 天台:山名,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曾因献赋被封为郎。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古代高官的交通工具。

翻译

草堂靠近西边的城郭,远远对着敬亭山敞开。 枕头湿润如海云升起,竹席凉爽似山雨来临。 高声歌唱怀念地肺山,远游赋诗回忆天台山。 应当学习相如的志向,最终要驾着驷马回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山居赴京的情景,通过对草堂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诗中“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处提到“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表明诗人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像司马相如一样,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最终能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