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西:沙漠以西,指边疆地区。
- 寇已平:敌人已经被平定。
- 犬羊群:比喻边疆的敌人。
- 空城:指废弃或无人的城池。
- 分营:分散的营地。
- 夜火烧云:夜晚营火映照在云上,形容营火之盛。
- 校猎:古代的狩猎活动,常带有军事训练的性质。
- 秋雕:秋天的猎鹰。
- 掠草轻:形容猎鹰飞翔时轻巧掠过草地。
- 秦将:秦地的将领,泛指中原的军队。
- 胡马:指边疆的游牧民族的马匹。
- 蕃河:指边疆的河流。
- 汉家清:指中原地区的河流清澈。
- 羌戎: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
- 干戈老:指战争的陈旧,不再需要。
- 圣主明:指当时的皇帝英明。
翻译
在遥远的边疆,沙漠以西,敌人已经被平定,他们的群体之外,我们筑起了空城。夜晚,分散的营地燃起篝火,火光映照在云上,远处的火烧云显得格外壮观。秋天,我们进行狩猎,猎鹰在草地上轻巧地掠过。秦地的将领们,他们的力量随着对抗胡马的战斗而耗尽,边疆的河流流入中原,变得清澈。那些西北的少数民族,他们不再认识战争的陈旧,必须祝贺当时的皇帝英明,使得和平得以维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平息后的景象,通过对夜晚营火、秋日狩猎等生动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宁静与和平。诗中“秦将力随胡马竭”一句,既表达了战争的艰辛,也暗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结尾的“须贺当时圣主明”则是对当时皇帝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英明君主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明统治者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