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 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 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津桥:洛阳桥名,位于洛阳市。
  • 清洛:清澈的洛水。
  • 天河:银河。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 宴喜:宴会上的喜悦。
  • 妍和:美好和谐。
  • 泉鲔:泉水中的鲔鱼。
  • 赐恩:赐予的恩惠。
  • 奈人何:对人有什么影响。

翻译

清澈的洛水如同天上的银河,向东流淌,地理形势十分优越。 清晨迎来宴会的喜悦,春天即将结束,却依然美好和谐。 泉水中的鲔鱼欢快地跃动,林中的黄莺醉心于歌唱。 如此频繁地赐予恩惠,这样的快乐对人有什么影响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洛阳天津桥东的宴会景象,通过清澈的洛水、欢跃的鱼儿、醉歌的黄莺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宴会的喜悦与和谐。诗中“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一句,既表达了对频繁恩赐的感慨,也隐含了对这种快乐对人生态度影响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张九龄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