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 张祜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汎如萍。 江鸥自戏为踪迹,野鹿闲惊是性灵。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酬答:回答别人的赠诗或赠画等。
  • 柳宗言:人名,唐代文人。
  • 秀才: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相当于现在的学士。
  • 天台:山名,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
  • 厌绝冥:厌倦了深远的山林。
  • 五湖:泛指太湖流域的湖泊。
  • 汎如萍: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
  • 江鸥: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鸥鸟。
  • 自戏:自己嬉戏。
  • 踪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 野鹿:生活在野外的鹿。
  • 闲惊:悠闲地惊动。
  • 性灵:指动物的自然本性。
  • 任子:指任公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善于钓鱼。
  • 沧海钓:在广阔的海上钓鱼。
  • 戴逵:人名,东晋时期的文学家、画家。
  • 少微星:星宿名,这里比喻高人隐士。
  • 金门:指朝廷。
  • 后俊:后来的才俊。
  • 徒相唁:只是相互慰问。
  • 茯苓:一种药用植物,这里比喻有益的事物。

翻译

我南下天台山,已经厌倦了那深远的山林,如今在五湖之上漂泊,如同浮萍一般无定。江鸥自在地嬉戏,留下它们的踪迹;野鹿悠闲地惊动,展现它们的自然本性。我像任公子一样偶然在沧海中垂钓,又像戴逵那样虚幻地认识了一些高人隐士。朝廷中的后来才俊们只是相互慰问,而我则要为人间留下一些有益的事物,比如茯苓。

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对柳宗言秀才赠诗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通过“天台”、“五湖”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通过“江鸥”、“野鹿”等动物的比喻,强调了自然本性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茯苓”为喻,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世间留下有益之物的愿望,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