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杵 (chǔ):古代用来捣土的工具,这里指筑城时用来夯实土的工具。
- 重重土坚试行锥:指用锥子试探土的坚实程度,以确保城墙的稳固。
- 军吏:军队中的官员,这里指监督筑城的军官。
- 碛 (qì):沙漠或沙石地。
- 抛杵声:停止使用杵的声音,即停止筑城的动作。
翻译
在筑城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挥动着杵。他们用锥子反复试探土的坚实,军官手持鞭子催促他们加快速度。
这些人在沙漠深处已经劳作了一年,全都穿着短衣,渴得没有水喝。他们用尽全力也不能停止杵击的声音,直到杵声未停,人已死去。
家家户户养育的男子本应支撑门户,如今却成了你城下的泥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筑城劳役的残酷景象,通过“千人万人齐把杵”和“军吏执鞭催作迟”等生动细节,展现了劳工们艰苦的劳动环境和严苛的监督。诗中“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进一步揭示了劳工们的生活困境,而“杵声未尽人皆死”则深刻反映了劳役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最后两句“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则抒发了对这些无辜生命牺牲的悲悯和对统治者冷酷无情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对古代劳役制度的有力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