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 张说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都:指天帝的宫阙。
  • 荣芬:繁荣芬芳。
  • 传道:传说。
  • 天庭:天帝的宫廷。
  • 氛氲:盛多的样子,这里指宫阙的气象。
  • 悬池:悬挂的池塘,形容松树枝叶茂密如池。
  • 的的:鲜明、明亮的样子。
  • 偃盖:形容松树枝叶平展如盖。
  • 瑞云:吉祥的云。
  • 流膏:流动的油脂,比喻珍贵的物质。
  • 桢干: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 冥灵:神话中的树木。
  • 楚南树:指楚地南方的树木。

翻译

在天帝的宫阙中,众多树木都繁荣芬芳,传说中孤独的松树最为出众。它的名声与天庭相连,景色长久,气息与宫阙相接,借来盛大的气象。悬挂的池塘中,华丽的露珠鲜明地停留,平展的松树枝叶重重叠叠,拂过吉祥的云彩。不借助流动的油脂来助长仙鼎,只愿将国家的栋梁之才奉献给明君。不要与神话中的冥灵树或楚地南方的朽木相比,那些在江边衰老的树木,代代不为人所闻。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孤独而高贵的松树,将其置于天帝的宫阙之中,与其他树木相比,松树更显出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悬池的的停华露”和“偃盖重重拂瑞云”,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美丽与庄严。同时,通过“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奉献的崇高追求。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赞美。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