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所知

· 张蠙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帝里:指京城。
  • 离乱:指战乱。
  • 孤平:指孤独无助的境遇。
  • 劣马:指不好的马。
  • 商岭:地名,指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
  • 扁舟:小船。
  • 越溪:地名,指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河流。
  • 省郎:指在朝廷中任职的官员。
  • 龙门:比喻高官显贵。
  • 涸鳞:比喻处境艰难的人。

翻译

十五年来在京城看尽了春天的繁华,却仍有一枝白发未曾得到应有的地位。 自从听说战乱之后,社会才逐渐公正,孤独无助的人也少了被屈辱的情况。 骑着劣马再次踏上商岭的道路,乘着小船重新寄居在越溪的岸边。 朝廷的门槛如同龙门一般高峻,希望能借助风雷之力,改变那些处境艰难之人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帝里春”与“一枝头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未酬壮志的无奈。后文通过对“离乱”后社会公正的期待,以及对“劣马”、“扁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结尾的“省郎门似龙门峻”和“变涸鳞”则寄托了诗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裳、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101篇诗文

张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