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得溪上茅屋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
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
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帷。
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
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
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
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糠核(kāng hé):指粗劣的食物。
- 狐貉:指狐皮和貉皮,这里比喻贵重的衣物。
- 短褐:指粗布短衣,贫苦人所穿。
- 世故:指变故,不幸的事情。
- 沧海:大海。
- 三江:指多条江河的汇合处。
- 蛟螭(jiāo chī):传说中的水中怪兽。
- 鲸鼍(jīng tuó):鲸鱼和鳄鱼,这里比喻巨大的危险。
-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这里指家门。
- 徒壁:空无一物的墙壁。
- 陈平席:指陈平的草席,比喻贫穷。
- 董生帷:指董仲舒的帷幕,比喻学问。
- 覆篑(fù kuì):用土筐覆盖,这里指用土堆墙。
- 编苇:用芦苇编织。
- 秋浦波:秋天的水波。
- 涟漪(lián yī):水面上因外力而产生的波纹。
- 湫隘(qiū ài):狭小,不宽敞。
翻译
食肉虽好,但饥者只能吃糠核,又怎敢嫌弃。狐貉虽轻暖,但对于寒士来说,短褐已是难得。自从遭遇不幸,全家都流离失所。东至海边,北渡多条江河。水中怪兽时常横行,巨大的危险屡次出现。辗转至晚年,才见到这样的家门。家徒四壁,如同司马相如,屋顶漏水,似原思的困境。没有陈平的草席,也没有董仲舒的帷幕。用土筐堆墙,用芦苇编篱。远望白沙冈,形状曲折。近看秋水波,在窗前泛起涟漪。野鸟成群翻飞,灌木枝条参差不齐。写下这些平生所感,希望能成为后世的规范。虽然住所狭小,但此刻的欣喜却是真实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流离失所到安定下来的生活转变,通过对食物、衣物、住所的描写,展现了贫苦生活中的坚韧与乐观。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狐貉轻短褐”、“徒壁类司马”等,既显示了作者的学识,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