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秀士

· 陈繗
介胄文章客,均为琼海人。 交游萍水上,离别剑江滨。 两地皆寻祖,孤舟各问津。 何时重见面,依旧一乡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介胄:古代的战衣和头盔,这里指武士或军人。
  • 琼海:地名,指海南岛,这里用以指代诗人和李秀士的故乡。
  • 萍水:比喻偶然相遇,如同浮萍随水漂流而聚散不定。
  • 剑江:江名,具体位置不详,这里用以指代离别的地点。
  • 问津:原意是询问渡口,比喻寻求途径或尝试了解。

翻译

你我都是身披战甲、擅长文学的同乡人, 在琼海这片土地上偶然相遇,又在剑江边分别。 我们各自在两地寻找祖先的足迹, 孤舟独行,各自探寻前行的道路。 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那时我们依旧是一乡的亲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同乡友人李秀士的深情和期待重逢的愿望。诗中,“介胄文章客”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和李秀士的武士身份,又体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彰显了他们的多才多艺。通过“琼海”、“萍水”、“剑江”等地理名词的运用,诗人巧妙地描绘了与友人的相遇与离别,以及各自寻根问祖的旅程。结尾的“何时重见面,依旧一乡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深切期盼和对同乡情谊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