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宪节

久持宪节驻江南,衡鉴无私太极参。 白简霜飞威凛凛,乌纱晴照鬓鬖鬖。 风摇去旆装初束,日落离亭酒未酣。 到得南雍应不久,君名已在御屏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宪节:古代官员出巡时所持的符节,用以显示身份和权威。
  • 衡鉴:衡量和鉴别,这里指公正无私的判断。
  • 太极:古代哲学中的宇宙原始状态,这里可能指宇宙的公正无私。
  • 白简: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白色简牍,这里指公文或命令。
  • 霜飞:形容白简上的文字严肃有力,如同霜一般冷峻。
  • 乌纱: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指代官员。
  • 鬓鬖鬖:形容头发蓬松,这里指官员年老。
  • 去旆:离开时的旗帜。
  • 南雍:指南方的雍州,这里可能指官员即将前往的地方。
  • 御屏:皇帝的屏风,上面常记录重要官员的名字。

翻译

长久以来,你手持宪节驻守江南,你的判断公正无私,如同参悟了太极的真理。 白简上的文字如同霜一般冷峻,显示出你的威严;在阳光下,你的乌纱帽映照出你鬓角的白发。 风中,你离开的旗帜刚刚束好;日落时分,离亭中的酒还未饮尽。 你到达南方的雍州应该不会太久,你的名字早已被记录在皇帝的屏风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官员的形象,通过“宪节”、“衡鉴”、“白简”等词语,展现了他的权威和公正。诗中“霜飞”、“乌纱晴照”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官员的威严和年老的形象。最后两句预示了官员即将前往新的任职地,并暗示了他的名声已经传到了皇帝那里,显示了他的成就和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期待。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