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友二首

· 陈繗
望望龙门每愧膺,谁知一枕间交情。 孤哀乏嗣号天泣,伤丧斯文泪雨倾。 拨尽短琴中夜冷,梦回长笛半空声。 追思杯酒閒谈处,风雨潇潇自晦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望:远望,遥望。
  • 龙门:比喻高贵的门第或地位。
  • 愧膺:感到惭愧。
  • 孤哀:孤独悲哀。
  • 乏嗣:没有后代。
  • 号天泣:向天哭泣。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
  • 拨尽:弹奏完毕。
  • 短琴:一种乐器,此处指弹琴。
  • 中夜:半夜。
  • 梦回:梦中醒来。
  • 长笛:一种乐器。
  • 半空声:在空中回荡的声音。
  • 追思:回忆。
  • 杯酒:酒杯,代指饮酒。
  • 閒谈:闲谈。
  • 风雨潇潇:风雨交加的样子。
  • 自晦冥:自然昏暗。

翻译

遥望高贵的门第,我常常感到惭愧,谁料到一夜之间,我们的友情竟如此深厚。我孤独悲哀,没有后代,向天哭泣,为失去文化而泪如雨下。弹完短琴,半夜感到寒冷,梦中醒来,长笛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回忆起我们饮酒闲谈的时光,那时风雨交加,自然昏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文化丧失的悲痛。诗中,“望望龙门每愧膺”展现了诗人对高贵地位的向往与自身的谦卑,“孤哀乏嗣号天泣”则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因无后而感到的孤独与悲哀。后两句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进一步以琴声和笛声来象征内心的孤寂与哀伤。结尾的“追思杯酒閒谈处,风雨潇潇自晦冥”则巧妙地将回忆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无尽思念。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