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 陈繗
明时海宴与河清,贤宰趋朝动远情。 漠漠五云瞻帝阙,摇摇万里拥心旌。 南园草绿金陵路,上苑花香锦绣城。 想到会同称寿处,嵩呼万口两三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海晏:指海面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 河清:指河水清澈,比喻政治清明。
  • 贤宰:贤明的官员。
  • 帝阙:皇帝的宫殿,代指朝廷。
  • 心旌:比喻心神不定,如旌旗摇曳。
  • 上苑:皇家园林。
  • 会同:聚会,会合。
  • 嵩呼:高声呼喊,表示欢呼或祝贺。

翻译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海面平静,河水清澈,贤明的官员前往朝廷,激起了远方的情感。远远望见帝王的宫殿,笼罩在五色的云彩中,心神不定,仿佛旌旗在万里之外摇曳。南园的草地绿意盎然,金陵的路上生机勃勃,皇家园林中花香四溢,锦绣的城池美不胜收。想到即将到来的聚会和庆祝,人们高声呼喊,欢呼声此起彼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时政治清明的景象,通过“海晏河清”的比喻,展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诗中“贤宰趋朝”体现了官员的忠诚与勤勉,而“帝阙”、“心旌”等词则传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以“南园草绿”、“上苑花香”来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结尾的“嵩呼万口两三声”则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欢庆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