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州问菊二首

· 陈繗
欲将晚节守藩篱,妆点秋光好却迟。 紫艳耻为倾国色,清香宁属傲霜枝。 满头自许归时插,荒径还留去后思。 正是风霜摇落处,嫣然独笑且随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藩篱:篱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 紫艳:指紫色的艳丽,这里比喻高贵的颜色。
  • 倾国色:形容女子美貌,能使国家倾覆。
  • 傲霜枝:指在霜雪中依然挺立的枝条,比喻坚强不屈。
  • 满头:这里指菊花盛开的样子。
  • 荒径:荒废的小路。
  • 嫣然:形容女子美好的笑容。

翻译

想要将晚年的节操守护在界限之内,装饰秋天的美景,却有些迟了。紫色的艳丽感到羞耻,不愿成为倾国倾城的颜色,清香只属于那些在霜雪中依然挺立的枝条。满头的菊花自许在归时插戴,荒废的小路上还留有离去后的思念。正是在风霜凋零的时候,它嫣然一笑,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守节操和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紫艳耻为倾国色”一句,既描绘了菊花的色彩,又暗含了诗人对浮华的鄙视。而“清香宁属傲霜枝”则进一步以菊花的坚韧不拔,象征诗人不屈的精神。最后两句“正是风霜摇落处,嫣然独笑且随时”,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顺应自然的心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观。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