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汤:用兰草煮的水,古人用来沐浴,有清香去污的作用。
- 冼:洗。
- 俗尘:世俗的尘埃,比喻尘世的烦恼。
- 化日:指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比喻清明盛世。
- 瑶草:神话传说中的仙草,这里比喻美丽的草。
- 锦莲:色彩艳丽的莲花。
- 乍晴风:刚刚放晴时的风。
- 枭羹:古代的一种食品,用枭鸟(猫头鹰)制成,端午节有食用枭羹的习俗,寓意驱邪。
- 鱼腹难追自古忠:指屈原投江,传说中鱼儿不愿吃他的身体,以示对忠臣的敬仰。
- 蒲觞:用蒲草编织的酒杯,端午节有饮用蒲酒的习俗。
- 乡歌:乡村的民歌。
翻译
用兰草煮的水洗去一身俗尘,万众在明媚的阳光下欢聚一堂。 渡船时,雨后新添的翠绿草色争相映入眼帘,晴风中,刚开的锦莲散发出阵阵香气。 如今已不再需要向朝廷进贡枭鸟制成的羹汤,而屈原的忠魂却如鱼腹中的遗恨,自古难以追寻。 在这个端午节,谁能不沉醉于蒲草编织的酒杯中的美酒?乡间的歌声随着东流的水悠扬飘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通过兰汤洗尘、化日欢聚、瑶草锦莲等意象,展现了节日的清新与欢乐。诗中“枭羹不用当年贡,鱼腹难追自古忠”一句,既反映了时代变迁,也表达了对屈原忠魂的缅怀。结尾的蒲觞醉乡歌,更是将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