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陶公壮哉亭

新亭开石窟,远势借昆崙。 天地双眸迥,沧溟一口吞。 公来席不暖,士死庙长存。 忆昔干戈际,南征万马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崙(kūn lún):即昆仑山,这里指山势高远。
  • 沧溟:大海。
  • 席不暖:形容陶公非常忙碌,连坐下来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 士死庙长存:指陶公虽然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 干戈际:战争时期。

翻译

新亭建立在石窟之上,借着远处的山势仿佛连接到了昆仑山。 从这里望去,天地间的景象尽收眼底,大海也似乎被一口吞没。 陶公来此地,忙碌得连坐下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而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回忆起昔日的战争时期,南征的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陶公壮哉亭的壮观景象,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陶公的敬仰之情。诗中“天地双眸迥,沧溟一口吞”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亭子的视野之广、气势之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陶公忙碌和精神永存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陶公的伟大形象。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陶公的深深敬意。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