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二主
朱三本是砀山民,从巢为盗始抽身。
贼名甫脱忠名赐,已袭沙陀复破秦。
蔡州克后兵逾盛,河中请幸国初沦。
巧楼恸哭移车驾,执板为歌出相臣。
夺天子贼长安入,此人非复向来伦。
九曲九王归一水,流清流浊总河漘。
椒殿恶名岂奴负,济阴宝册任兄嗔。
可怜号哮孙供奉,羞杀当年舞蹈循。
三百唐家虽灭社,太原馀孽已窥闉。
经营那得藏凶地,腹背终须露逆釿。
郢王授首归廷谔,末帝衔刀俟甫麟。
削封毁庙犹轻典,老贼何当作庶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三:指后梁太祖朱温,因排行第三,故称朱三。
- 砀山:地名,今属安徽。
- 巢:指黄巢起义。
- 沙陀:古代民族名,此处指沙陀族建立的后唐。
- 秦:指后秦,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 蔡州:地名,今属河南。
- 河中:地名,今属山西。
- 巧楼:指后梁的宫殿。
- 执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
- 九曲九王:指后梁的九个皇帝。
- 椒殿:指后梁的宫殿。
- 济阴:地名,今属山东。
- 孙供奉:指后梁的官员孙供奉。
- 太原:地名,今属山西,此处指后唐的都城。
- 闉:城墙。
- 郢王:指后梁的郢王朱友珪。
- 末帝:指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朱友贞。
- 甫麟:指后梁的将领。
- 削封毁庙:指后梁灭亡后,对其宗庙的破坏。
翻译
朱三原本是砀山的平民,跟随黄巢起义后开始抽身。他刚摆脱了盗贼的名声,就被赐予了忠诚的名号,随后他继承了沙陀的势力,又攻破了后秦。蔡州被攻克后,他的军队更加强盛,河中请求他登基,国家初现衰落。在巧楼上痛哭流涕地转移车驾,手持笏板的相臣出来唱歌。他夺取了天子的位置,进入了长安,这个人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后梁的九个皇帝最终都归于一水,无论是清流还是浊流,都汇聚在河边。宫殿的恶名并非奴隶所能承担,济阴的宝册任由兄长嗔怒。可怜的孙供奉,他的咆哮令人羞愧,杀死了当年的舞蹈者。虽然唐家三百年的基业已经灭亡,但太原的余孽已经开始窥视城墙。经营之地无法隐藏凶险,最终还是要暴露出叛逆的本质。郢王被斩首归于廷谔,末帝等待着甫麟的到来。削去封号,毁掉宗庙,这还算是轻的惩罚,老贼又怎能成为平民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后梁二主朱温及其后继者的描述,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和权力斗争。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地名,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和批判。通过对朱温从平民到皇帝的转变,以及后梁王朝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更迭和人性贪婪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哲理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