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甘露徵儒首石渠,圜桥复听五经师。 图形麟阁谁方美,纪绩云台曷避私。 款塞单于安足异,受经奴子岂非奇。 宣帝自宣终杂霸,明帝之明那可訾。 数封屡见钟离意,虚誉何劳謟子嗤。 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甘露:指皇帝赐予的恩泽。
  • 徵儒:征召儒生。
  • 石渠: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皇家图书馆。
  • 圜桥:环绕的桥梁,这里指皇帝讲学的地方。
  • 五经师:教授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老师。
  • 图形麟阁:指在麒麟阁上绘制功臣的画像。
  • 纪绩云台:指在云台上记录功绩。
  • 款塞单于:指匈奴的单于前来朝贡。
  • 受经奴子:指奴隶或地位低下的人学习经书。
  • 宣帝自宣:指宣帝自我宣扬。
  • 明帝之明:指明帝的明智。
  • (zǐ):诋毁。
  • 钟离意: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学者。
  • 謟子:指谄媚的人。
  • 永平建武:永平是明帝的年号,建武是光武帝的年号,这里指东汉初期的政治局面。
  • 堂搆:指建筑物的结构,这里比喻国家的政治结构。
  • 东汉炎炎:指东汉时期的繁荣昌盛。

翻译

皇帝赐予儒生恩泽,征召他们到皇家图书馆,又在环绕的桥梁上听五经老师讲学。在麒麟阁上绘制功臣的画像,谁不认为这是美好的事?在云台上记录功绩,又怎能避免私心?匈奴的单于前来朝贡,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奴隶或地位低下的人学习经书,难道不是一件奇事吗?宣帝自我宣扬,他的统治终究带有霸道色彩,明帝的明智又怎能被诋毁呢?多次封赏屡次见到钟离意,虚名又何必劳烦谄媚之人嘲笑。永平建武时期的政治局面,东汉的繁荣昌盛又是一个时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帝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开明。诗中提到的“甘露徵儒”、“圜桥复听五经师”等,反映了皇帝对儒学的重视和对教育的投入。同时,通过对“图形麟阁”、“纪绩云台”等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功臣的尊重和对功绩的认可。诗的最后,通过对“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的描述,强调了东汉初期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展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赞美。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