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大尹途中风景

· 陈繗
琼海年来俗境迁,我侯历览独垂怜。 润沾香雨山花好,翠偃轻风径草鲜。 载道颂声闻駃舌,满怀吟兴耸诗肩。 曾闻苏老经行处,千古车书共一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琼海:指海南岛,因其境内有琼州海峡而得名。
  • 俗境迁:指世俗的变化。
  • 垂怜:怜悯,同情。
  • 香雨:形容雨水带有花香。
  • 翠偃:翠绿的植物被风吹得倒伏。
  • 径草鲜:小路上的草显得格外新鲜。
  • 駃舌:形容说话快,这里指颂声传播迅速。
  • 诗肩:指诗人,因古人常将诗人比作肩负诗篇的人。
  • 苏老: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 车书:指文化,车代表行旅,书代表文化传播。

翻译

海南岛的世俗风情近年来有所变迁,我这位侯爷游历其间,独自感到怜悯。 细雨如香滋润着山花,显得格外美好,翠绿的植物在轻风中倒伏,小路上的草显得格外新鲜。 沿途的颂扬之声传播得非常迅速,我满怀吟咏的兴致,肩负着诗篇。 曾听说苏轼曾经游历过这里,千古以来,文化和行旅始终是同一人所承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海南岛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琼海年来俗境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海南岛世俗变化的观察,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润沾香雨山花好”和“翠偃轻风径草鲜”,展现了海南岛的美丽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赞美。结尾提到苏轼,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自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