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贺黄门克恭书

一封初展制中书,万里辽天见起居。 何处江山还著我,斯文今古正关渠。 伤心入夜思贤母,老眼当年识凤雏。 濂洛诸公传不远,风流衣钵共团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制中书:指在朝廷中任职的文书。
  • 辽天:辽阔的天空,此处指远方。
  • 起居:问候生活起居。
  • 斯文:指文化、文学或文人。
  • 关渠:关系到、涉及。
  • 濂洛:指濂溪和洛水,此处代表濂洛学派,即宋代理学。
  • 风流衣钵:指学术或文化的传承。
  • 团蒲:团坐的蒲团,指学术讨论的场所。

翻译

展开一封来自朝廷的书信,远隔万里在辽阔的天空下问候你的生活。 在哪片江山中还能找到我的身影,文化和文学的命运正是我们所关心的。 深夜里,我心痛地思念着那位贤良的母亲,我年老的眼中曾见过那凤凰般的少年。 濂洛学派的诸位先贤的传承不会远去,他们的学术和文化传承就像我们共同坐着的蒲团一样,紧密相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一封初展制中书,万里辽天见起居”描绘了书信的遥远和珍贵,而“何处江山还著我,斯文今古正关渠”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命运的关切。后两句通过对贤母和凤雏的回忆,以及对濂洛学派传承的提及,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连续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