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偶成小儿失解聊以慰之

崔颢赋诗黄鹤楼,白云黄鹤两悠悠。 江山供眼不知老,风月满蓑还是秋。 三试吾儿虽失解,一花司马未簪头。 何人久抱遗珠恨,黑觜抽成白觜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失解:指科举考试中未能通过解试,即乡试。
  • 簪头:古代官员戴冠时用来固定冠的簪子,这里比喻官职。
  • 遗珠:比喻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
  • 黑觜白觜:比喻不同的观点或说法,黑觜可能指负面的,白觜可能指正面的。

翻译

崔颢在黄鹤楼上赋诗,白云和黄鹤都显得悠然自得。 眼前的江山美景让人忘却了岁月的流逝,满身的蓑衣在秋风中依旧。 我的儿子虽然三次考试都未能通过解试,但还未曾戴上官帽。 有谁长久地怀抱着未被发现的遗憾,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为了安慰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儿子而作。诗中通过崔颢赋诗黄鹤楼的典故,以及对江山、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儿子未能通过考试的安慰,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希望。诗中“遗珠”、“黑觜”、“白觜”等词语的运用,增加了诗的哲理性和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