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夜苦暑神游四景意可清凉夕庭梧云

亭亭为盖当庭在,如合如离阴晻暧。 参差远意去无穷,一片容光花木内。 含风吹人凉沁衣,叶外枝头秋欲飞。 凝思此夕知谁待,亦望当年游子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夜:指夏夜。
  • 神游:心灵或思绪游荡,想象中的旅行。
  • 四景:四季的景色。
  • 清凉:凉爽舒适。
  • 夕庭:傍晚的庭院。
  • 梧云:梧桐树上的云影。
  • 亭亭:形容树木直立的样子。
  • 为盖:像伞一样覆盖。
  • 当庭:在庭院中。
  • 如合如离:形容树影时合时离,变化不定。
  • 阴晻暧(yīn àn ài):阴暗不明。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远意:遥远的思绪。
  • 无穷:没有尽头。
  • 一片容光:一片美丽的光景。
  • 花木内:花木之间。
  • 含风:带着风。
  • 凉沁衣:凉意透入衣服。
  • 叶外枝头:树叶之外的枝头。
  • 秋欲飞:秋意似乎要飞走。
  • 凝思:深思。
  • 此夕:今晚。
  • 知谁待:不知道谁在等待。
  • 游子归:游子归来。

翻译

夏夜苦于酷暑,我心灵游荡在四季的美景中,想象中的清凉。傍晚的庭院中,梧桐树上的云影。

树木直立如伞,覆盖在庭院中,树影时合时离,变化不定,显得阴暗不明。遥远的思绪飘向无尽的远方,一片美丽的光景在花木之间。

带着风的凉意透入衣服,树叶之外的枝头,秋意似乎要飞走。深思今晚,不知道谁在等待,也回想起当年游子归来的情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夏夜庭院中的梧桐树影,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亭亭为盖”、“如合如离”的树影,以及“含风吹人凉沁衣”的细腻感受,都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在酷暑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末句“凝思此夕知谁待,亦望当年游子归”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游子归来的期盼,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