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除夕感怀

江城催节雨,入暮转霏微。 春逼梅先放,寒欺燕未飞。 谁能同禹惜,吾始觉蘧非。 明发成何计,青山斸故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辛亥:古代中国纪年方式,此处指某一年的辛亥年。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春节前夜。
  • 江城:江边的城市。
  • 节雨:节气中的雨,此处指春节前后的雨水。
  • 霏微:细雨迷蒙的样子。
  • 春逼:春天即将来临,逼近。
  • 禹惜: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惜,珍惜。这里可能指大禹珍惜时间,勤于治水。
  • 蘧非:蘧,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据说他活了八百岁;非,错误。这里可能指诗人认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或行为是错误的。
  • 明发:天明出发,指新的一天开始。
  • :挖掘。
  • 故薇:旧时的薇草,薇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江边的城市在节日的雨中,到了傍晚雨势变得细小而迷蒙。 春天即将来临,梅花迫不及待地先开放,而寒冷却让燕子未能飞翔。 谁能像大禹那样珍惜时间,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 明天一早我将何去何从,或许只能去青山中挖掘旧时的薇草,过上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春逼梅先放,寒欺燕未飞”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既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又暗示了寒冷的持续。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大禹的勤勉和自己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悔悟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陈绍文

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人。锡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结诗社,又同游黄才伯之门。著有《中阁集》。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四有传。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