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纱: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官员。
- 画鹢:古代船头画有鹢鸟的船,这里指船。
- 俄闻:不久听到。
- 棹歌: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 淮水:河流名,位于中国东部。
- 越山:指浙江一带的山。
- 受春:接受春天的气息,指春天的到来。
- 歧路:分岔的路。
- 萦:缠绕。
- 家林:家乡的树林。
- 旧柯:旧枝,指家乡的树木。
- 榱桷:椽子,房屋的构件。
- 栋梁: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
- 棆才:指木材,这里比喻人才。
翻译
刚刚见到官员戴着高高的乌纱帽,不久又听到两艘画有鹢鸟的船上传来的歌声。淮水从北方流来,解冻得早,越山向南去,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不需要在分岔的路上缠绕新柳,最好回到家乡的树林中培养旧枝。无论是椽子还是栋梁,都有其用途,人才的价值未必需要过多计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官员归乡的场景,通过淮水和越山的对比,表达了北方早春与南方春意盎然的差异。诗中“不须歧路萦新柳,好向家林养旧柯”寓意深刻,表达了回归家乡、培养根基的重要性。最后两句以房屋构件比喻人才,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用途,不必过分计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归乡和人才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