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御挽诗

山斋秉烛话同游,十九年中酒一瓯。 赤县敢辞乌府召,江湖先有庙堂忧。 诸公不意辰星少,百计犹须晚境休。 何处龙川子规乌,为君啼恨五更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斋:山中的小屋,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秉烛:手持蜡烛,指夜间交谈。
  • 同游:一起游玩,这里指共同的经历或回忆。
  • 十九年:指一段较长的时间。
  • 酒一瓯:一瓯酒,瓯是古代的一种容器。
  • 赤县:指中国,古代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 乌府:指官府,乌指黑色,古代官服多为黑色。
  • :召唤,这里指被征召入仕。
  • 江湖:指民间,与“庙堂”相对。
  • 庙堂忧:指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 辰星少:比喻杰出的人才稀少。
  • 百计:各种方法或计划。
  • 晚境休:晚年应该休息。
  • 龙川子规乌:龙川是地名,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乌指乌鸦。
  • 五更头:指凌晨,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天将亮时。

翻译

在山中的小屋里,我们手持蜡烛,回忆共同的经历,十九年的时光就像一瓯酒那样短暂。虽然中国不拒绝官府的召唤,但我更忧虑的是江湖中的国家大事。没想到杰出的人才如此稀少,尽管有各种计划,晚年还是应该休息。龙川的杜鹃和乌鸦,为了你,在五更时分啼叫,表达着深深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山斋秉烛话同游”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深夜交谈的情景,而“十九年中酒一瓯”则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酒的短暂相提并论,表达了时光易逝的哀愁。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人才凋零的忧虑。最后,通过“龙川子规乌”和“五更头”的意象,诗人抒发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