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卿閒谈兼呈李宪副

草长津南薙复生,阴晴天气欲相倾。 短檐风暖偏宜睡,古瑟弦歌且莫更。 有客舣舟留信宿,呼儿问酒出黎明。 短衣江畔聊延伫,又听渔歌彻四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ì):割草。
  • 阴晴:天气阴沉和晴朗。
  • 相倾:相互交替,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 短檐:屋檐较短的部分。
  • 古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弦歌:弹奏乐器唱歌。
  • 舣舟(yǐ zhōu):停船靠岸。
  • 信宿:连宿两夜。
  •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 延伫(yán zhù):长时间站立等待。
  • 四溟:四方的大海,泛指广阔的水域。

翻译

草在津南长长地生长,又被割去,天气阴沉和晴朗交替不定。 短檐下,温暖的微风正好适宜小睡,古瑟和弦歌暂且不要更换。 有客人停船靠岸,连宿两夜,叫孩子去问哪里有酒可以喝,直到天刚亮。 穿着短衣在江边闲聊,久久站立,又听到渔歌传遍四方的大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江边景象。诗中,“草长津南薙复生”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又隐喻了生活的循环往复。天气的“阴晴相倾”则增添了一丝变幻莫测的氛围。诗人在短檐下享受着温暖的微风,古瑟的弦歌为这宁静的时刻增添了雅致。后两句描述了与客人的互动,以及在江边闲聊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