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清献堂堂四百春,梦中眉宇识天人。 报君西蜀清油幕,老我东篱白葛巾。 万里归心长短赋,九天辞表十三陈。 南风欲理增江棹,也借青山卜墓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献:指崔与之,字正子,号清献,南宋名臣。
  • 四百春:指四百年,这里是对时间的夸张表达。
  • 眉宇:指人的面貌、神态。
  • 天人:指才德非凡的人。
  • 西蜀:指四川一带。
  • 清油幕:指清廉的官府。
  • 东篱:指隐居的地方。
  • 白葛巾:白色的葛布头巾,隐士的服饰。
  • 万里归心:指远行者对家乡的思念。
  • 长短赋:指长短不一的诗赋。
  • 九天辞表:指向皇帝辞官的表章。
  • 十三陈:指多次陈述。
  • 增江:地名,在今广东省。
  • :船桨,代指船。
  • 卜墓邻:选择墓地附近的邻居。

翻译

清献公崔与之的英名流传了四百年,梦中我仿佛看到了他的非凡面貌。为了报答他在西蜀的清廉治理,我宁愿老去隐居在东篱之下,戴着白色的葛布头巾。万里之外的归心化作了长短不一的诗赋,向皇帝辞官的表章我已陈述了十三次。南风轻拂,我想要整理增江的船只,也借着青山选择墓地附近的邻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南宋名臣崔与之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诗中“清献堂堂四百春”一句,既是对崔与之历史地位的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向往。“老我东篱白葛巾”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