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室:指坚固的居所或隐居之地。
- 判讼:审理诉讼。
- 虎知法:比喻法律严明,连虎狼都知晓遵守。
- 升堂:指官员升堂审理案件。
- 猿报时:猿猴报晓,形容环境幽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 井邑:指城市或乡村。
- 山翠:山上的翠绿色,指山色葱郁。
- 城池:城市及其防御设施。
- 西游草:可能指西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或指西行记录的诗文。
- 怀甥:怀念外甥,此处指作者自己。
翻译
身为坚固居所的主人,我闲暇时与道士相约。 审理诉讼时,连虎狼都知晓法律;官员升堂,猿猴报晓。 泉水声响彻城市,山色葱郁染绿城池。 你应有西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不知怀我之情能化作几首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居生活图景,通过“石室”、“道人”、“虎知法”、“猿报时”等意象,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泉声寒井邑,山翠染城池”一句,以泉声和山色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末句以“西游草”和“怀甥”作结,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隐含了对旅途见闻的期待和诗意的向往。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
袁宗道的其他作品
- 《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 其二 》 —— [ 明 ] 袁宗道
- 《 过旧叶城有感,是时两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题荒亭 》 —— [ 明 ] 袁宗道
- 《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 其二 》 —— [ 明 ] 袁宗道
- 《 宿古驿 》 —— [ 明 ] 袁宗道
- 《 过黄粱梦三首 》 —— [ 明 ] 袁宗道
- 《 渡黄河 》 —— [ 明 ] 袁宗道
- 《 立春惟长舅、无学弟暨王、吴两生同游野寺看梅三首 》 —— [ 明 ] 袁宗道
- 《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 —— [ 明 ] 袁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