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

刍狗何伤造化仁,云鹏曷避野埃尘。 门中门在无应有,身外身存幻亦真。 金玉满堂谁氏子,肌肤似雪藐始人。 此年此物俱除尽,樗树匏樽世莫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羁馆:旅馆。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 云鹏:比喻志向或前程远大。
  • :何,为什么。
  • 野埃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门中门:比喻事物的表里不一。
  • 身外身: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
  • 幻亦真:虚幻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 谁氏子:哪家的子弟。
  • 肌肤似雪:形容皮肤白皙。
  • 藐始人:指远古的人。
  • 樗树:一种树木,比喻无用之物。
  • 匏樽:用葫芦制成的酒器,比喻简陋的生活用具。
  • 世莫嗔:世人不要生气。

翻译

在旅馆中度过除夕,读着老庄的合集,随意赋诗十章。 草扎的狗怎能伤害自然的仁慈,云中的鹏鸟为何要避开尘世的纷扰? 门中有门,存在与不存在,身外之身,虚幻与真实。 谁家的子弟拥有满堂的金玉,皮肤白皙如同远古之人。 这一年,这些物,都已除去,樗树和匏樽,世人无需生气。

赏析

这首作品在除夕之夜,通过阅读老庄的哲学,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自然、真实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刍狗”、“云鹏”、“门中门”、“身外身”等,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此年此物俱除尽,樗树匏樽世莫嗔”,则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