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毛潜夫: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曹伯启:元代诗人,本诗作者。
- 早岁:早年。
- 功名: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 意未阑:意犹未尽,未了的心愿。
- 抛铅椠:抛弃笔墨,指不再从事写作或学问。
- 客长安:客居在长安,长安为古代都城,此处泛指京城。
- 化工:自然界的创造者,指自然。
- 偏陂:偏颇,不公平。
- 物理:事物的道理。
- 盈虚:盛衰,得失。
- 剩悭:多余的小气,指命运的不公。
- 陌上:路上。
- 红尘:尘世,指繁华的社会。
- 摧面目:损坏形象,指世俗的磨难。
- 梦中:指理想或内心的世界。
- 清露:清澈的露水,比喻纯洁的心灵。
- 洒脾肝:洗涤心灵。
- 求人计:求助于人的打算。
- 芹馆:指学馆,学校。
- 依栖:依靠,寄居。
- 侍孔颜:侍奉孔子和颜回,指从事学问和道德修养。
翻译
早年对于功名的追求还未尽兴,便抛下了笔墨,客居在京城。 自然界的创造者没有偏颇,但事物的道理却有得失不公。 路上的繁华社会损坏了我的形象,而梦中的清澈露水洗涤了我的心灵。 如今不再有求助于人的打算,我依靠在学馆,侍奉着学问和道德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曹伯启对于早年追求功名的回顾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抛铅椠客长安”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追求的放弃,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化工”与“物理”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公正与人事不公的深刻认识。后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学问道德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