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若拙画孤山图

· 张翥
孤山处士孤吟处,水影月香馀妙句。 鹤声叫绝陵谷秋,修竹祠空几愁暮。 白云生根著湖水,力尽西风飞不去。 何人鞭石下崔嵬,中流截断鱼龙路。 丹青楼观花如雾,葵麦无情仅前度。 何似槎牙半死枝,百年犹是咸平树。 荒烟坏柳断桥冰,宿葑田深散鸥鹭。 画船歌舞不须臾,落落诗名自如故。 野人亦有沧洲趣,安得数椽相近住。 长待天寒欲雪时,杖藜来访梅边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山处士:指隐居在孤山的人。
  • 水影月香:形容夜晚水面上月光的倒影和花香。
  • :同“余”,留下。
  • 妙句:精妙的诗句。
  • 鹤声叫绝:形容鹤鸣声高亢,回荡不绝。
  • 陵谷:山陵和谷地。
  • 修竹祠:修长的竹子环绕的祠堂。
  • 愁暮:忧愁的傍晚。
  • 白云生根:形容白云似乎扎根于湖水之上。
  • 力尽西风:形容西风虽然强劲,但白云似乎不受影响。
  • 飞不去:无法将白云吹走。
  • 鞭石:用鞭子抽打石头,比喻力量巨大。
  •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 中流:河流的中央。
  • 截断鱼龙路:比喻阻断了水中的生物通道。
  • 丹青楼观:用丹青(绘画)装饰的楼阁。
  • 花如雾:形容花朵繁多,如同雾气一般。
  • 葵麦无情:葵花和麦子似乎没有情感。
  • 仅前度:只是过去的景象。
  • 槎牙半死枝:形容树枝枯萎,但仍有一半生机。
  • 咸平树:指长寿的树。
  • 宿葑田:葑田中的宿鸟。
  • 散鸥鹭:散落的鸥鹭。
  • 画船歌舞:装饰华丽的船上歌舞。
  • 不须臾:不久,很快。
  • 落落诗名:指诗人名声远扬。
  • 自如故:依然如故。
  • 野人:指隐士。
  • 沧洲趣:指隐居生活的乐趣。
  • 数椽:几间房屋。
  • 天寒欲雪:寒冷的天气即将下雪。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梅边墓:梅花旁的墓地。

翻译

孤山上的隐士在孤独地吟咏,夜晚的水面倒映着月光,花香四溢,留下了精妙的诗句。鹤鸣声在秋天的山谷中回荡,修长的竹子环绕的祠堂空空如也,傍晚时分充满了忧愁。白云似乎扎根于湖水之上,即使西风再强劲,也无法将它们吹走。不知是谁用巨大的力量抽打石头,阻断了河流中央的水生生物通道。用绘画装饰的楼阁中,花朵繁多如同雾气,而葵花和麦子似乎没有情感,只是过去的景象。枯萎的树枝仍有一半生机,这棵树长寿如故。葑田中的宿鸟和散落的鸥鹭,装饰华丽的船上歌舞不久就会结束,但诗人的名声依然远扬。隐士也享受着隐居生活的乐趣,希望能有几间房屋靠近这里居住。等到寒冷的天气即将下雪时,拄着藜杖来访梅花旁的墓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孤山隐士的生活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隐士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水影月香”、“鹤声叫绝”等词句,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元代诗歌追求意境深远、情感内敛的艺术特色。同时,通过对“白云生根”、“鞭石下崔嵬”等超现实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张翥作为元代著名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