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 张翥
先人有夙训,闻在幼壮时。 岂意衰暮日,乃复新验之。 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 百年大化中,流浪从推移。 信彼杞忧者,徒为众所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夙训:[sù xùn] 早先的教诲或训诫。
  • 幼壮:年轻时期。
  • 衰暮:晚年。
  • 讵可:[jù kě] 岂能,怎能。
  • 私臆:个人的主观臆断。
  • 大化:宇宙或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 推移: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变化。
  • 杞忧:源自“杞人忧天”的典故,指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 :嘲笑。

翻译

先人曾留下早年的教诲,我听闻于年轻时期。 未曾想到在衰老的晚年,这些教诲又重新得到验证。 茫茫天理,怎能仅凭个人臆断去理解? 在百年的巨大变化中,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被推动和改变。 那些无谓的杞人忧天者,不过是众人嘲笑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人教诲的回忆和对人生变化的深刻感悟。诗中,“夙训”与“衰暮”形成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大化”和“推移”的描绘,展现了宇宙和人生的无常,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渺小。最后,诗人以“杞忧者”为喻,讽刺了那些无谓的忧虑,强调了顺应自然、接受变化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