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韩伯清练溪见寄

· 张翥
久惭簪绂趋文馆,拟问田园归武林。 慷慨谩论当世事,衰迟空负壮年心。 忘机白鸟何妨狎,投老青山不厌深。 闻道练溪春酒熟,期君苕上共登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绂(zān fú):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 武林:地名,今杭州,此处指作者的故乡。
  • 慷慨:情绪激昂。
  • 谩论:随意谈论。
  • 衰迟:衰老迟缓。
  • 忘机:忘却机巧之心,指超脱世俗的心境。
  • 白鸟:此处指水鸟,如鹭鸶等。
  • 投老:到老,终老。
  • 苕上:地名,指苕溪,位于今浙江省。

翻译

长久以来,我因身着官服而不得不在文馆中忙碌,心中却想着回到武林的田园生活。 虽然情绪激昂地谈论着时事,但衰老的身体已无法承载年轻时的壮志。 忘却世俗的机巧,与白鸟为伴又有何妨?在老去的岁月里,我愈发喜爱那深邃的青山。 听说练溪的春酒已经酿好,我期待与你一同在苕溪之上共赏春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簪绂”与“田园”形成对比,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后句中的“慷慨”与“衰迟”更是深刻描绘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无奈。尾联则通过邀请友人共赏春酒,寄托了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