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寄吴间

移住还瀛洲。天槎去莫留。数归期、已过中秋。上界群仙官府足,云不碍,水长流。 酒令与诗筹。依然记旧游。倚斜阳、分付羁愁。应与鳌峰人共语,还不减,去年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洲(yíng zhōu):神话中的仙境,常用来比喻隐居或高雅之地。
  • 天槎(tiān chá):神话中指通往天界的船。
  • 归期:回家的日期。
  • 上界: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 官府:这里指天界的管理机构。
  • 酒令:饮酒时的一种游戏,通常伴有诗词或谜语。
  • 诗筹:古代文人饮酒时用来赋诗的筹子。
  • 羁愁:旅途中的忧愁。
  • 鳌峰:山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象征性的地点。

翻译

搬来这里住,仿佛到了仙境瀛洲。天上的船已经离去,无法挽留。数着回家的日子,已经过了中秋。天界里的神仙们,他们的官府足够宽敞,云朵不会阻碍,水流依旧。

饮酒作诗,依然记得过去的游玩。在夕阳下,寄托着旅途的忧愁。应该和鳌峰的人一起交谈,感觉还是和去年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通过“瀛洲”、“天槎”等神话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酒令与诗筹”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倚斜阳、分付羁愁”则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张伯淳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宗喜,遂中选。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授翰林直学士,谒告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讲学士。明年造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谥文穆。师道称赵魏公孟頫为内弟,与巴西邓文原同直词林,情义款洽。文原尝谓师道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馀,铿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殁后无成稿。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尹炯,访求遗逸,釐为十卷。蜀郡虞集为序,刊之右塾,时至正六年也。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