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行

野人多病卧竹床,新寒中骨饥欲僵。 呼儿扶伛出门去,穷阎爱日如探汤。 初疑冬烘可炙手,渐若醇酎充枵肠。 玉山晓煦释阴冻,已胜狐腋生春阳。 野人家有一亩宫,女能缉麻妇能桑。 今年丝枲颇丰牣,里胥横敛需官粮。 遂令方冬禦单袷,至使卒岁无衣裳。 世间贵游多步障,千金买裘绣鸳鸯。 罗帏贮娇厌纨绮,尚有文绣蒙宫墙。 岂知穷檐有真趣,不炎不凛春风长。 方今战士苦寒慄,介胄生虱罹风霜。 急当持之献天子,愿赐被服照恩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负暄(fù xuān):晒太阳取暖。
  • 野人:指乡野之人,即普通百姓。
  • 新寒:初冬的寒冷。
  • 穷阎(qióng yán):贫穷的巷子,指贫民居住的地方。
  • 冬烘:冬天的暖和。
  • 醇酎(chún zhòu):美酒。
  • 枵肠(xiāo cháng):空肠,比喻饥饿。
  • 玉山:比喻人的身体。
  • 晓煦(xiǎo xù):早晨的温暖。
  • 阴冻:寒冷。
  • (rèn):充满。
  • 横敛(héng liǎn):横征暴敛,指苛捐杂税。
  • 单袷(dān jiá):单薄的夹衣。
  • 卒岁:终年。
  • 步障:行走的屏障,比喻贵族的排场。
  • 文绣:华丽的绣品。
  • 蒙宫墙:覆盖在宫墙之上,形容奢侈。
  • 不炎不凛:既不热也不冷,形容适宜。
  • 介胄(jiè zhòu):铠甲和头盔,指战士的装备。
  • (lí):遭受。

翻译

乡野之人因病躺在竹床上,初冬的寒冷侵入骨髓,饥饿得几乎要僵硬。叫儿子扶着弯腰出门,去到贫穷的巷子里,爱惜阳光如同探寻热汤。起初怀疑冬天的暖和可以烤手,渐渐地像美酒充满饥饿的肠子。身体在早晨的温暖中解除了阴冷的冻结,已经胜过狐皮大衣带来的春日暖阳。

乡野人家有一亩地,女儿能纺麻,妇人能养蚕。今年丝麻颇为丰收,但里胥横征暴敛,索要官粮。因此使得方才入冬就要穿单薄的夹衣,以至于整年都没有足够的衣裳。

世间贵族游走时多有步障,千金买来绣有鸳鸯的皮裘。罗帐中贮藏着娇美的女子,厌倦了华丽的绣品,还有精美的绣品覆盖在宫墙上。哪里知道贫穷的屋檐下有真正的乐趣,既不热也不冷的春风常在。

如今战士们因寒冷而颤抖,铠甲和头盔中生出了虱子,遭受风霜之苦。应当赶紧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天子,希望赐予战士们被服,照亮他们的恩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乡村生活的艰辛与贵族的奢侈,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不公。诗中,“野人”与“穷阎”的生活状态与贵族的“步障”和“文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贫富差距。同时,诗人通过对战士寒冷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关切和对战士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