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可玉弹琴用江叔载韵
出门听松泉,尘心一以洗。
入门闻丝桐,又欲洗尘耳。
幽人在东斋,见之殊可喜。
悠然太古心,静探玄精理。
一弄风泠泠,再弄溪泚泚。
但言少知音,振衣张拱起。
孰知伯牙心,荡荡在流水。
岂若齐王竽,仅谐东里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丝桐:指古琴。古琴多用桐木制作,弦用丝,故称丝桐。
- 幽人:隐士,指隐居的人。
- 玄精理:深奥的道理。
- 弄:演奏。
- 风泠泠:形容风声清脆。
- 溪泚泚:形容溪水清澈流动的声音。
- 知音:理解音乐的人。
- 振衣:整理衣裳。
- 张拱起:形容站立的姿势,张开双臂,身体略向前倾。
- 伯牙心:指高雅的音乐境界。伯牙是古代著名的琴师,与钟子期为知音。
- 齐王竽:指平庸的音乐。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齐王好竽,但不懂音乐。
- 东里鄙:指粗俗的地方。东里是地名,鄙指粗俗。
翻译
出门聆听松树间的泉水声,尘世的杂念仿佛被洗净。进门后又听到古琴的演奏,又想洗净耳朵以更纯粹地聆听。隐士在东边的书斋中,见到他真是令人欢喜。他那悠然自得的心境,静静地探寻着深奥的道理。一曲演奏,风声清脆,再奏一曲,溪水清澈流动的声音随之响起。他只是说缺少理解音乐的知音,于是整理衣裳,站立起来。谁又能真正理解伯牙那样高雅的音乐境界,那音乐如同流水般荡漾。岂能像齐王那样只欣赏平庸的音乐,那只能算是东里粗俗之地的人所欣赏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之声与古琴之音,表达了诗人对高雅音乐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出门听松泉”与“入门闻丝桐”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洗净尘心,后者洗净尘耳,体现了诗人对纯净音乐的渴望。后文通过“幽人”的形象,展现了深奥的哲理与高雅的音乐境界,而“少知音”则透露出诗人对理解与共鸣的期盼。最后以伯牙与齐王的对比,强调了真正高雅音乐的难得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