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洞

地尽东南沧海据,龙窟蛟宫自无数。 客行千里见山高,却到东州地穷处。 人传山有白龙居,拄策何辞一徒步。 我因好奇细询之,父老无能道其故。 乃知沧海蛟龙多,天遣行云作霖雨。 懒为翻身归故窟,暂戢鳞鳍此中住。 上连碧巘欲南奔,下泄清流自东注。 老石暗结生云根,虚谷潜通上天路。 风雷三月动地来,洞口时闻头角露。 常陪白帝行清秋,要与尘寰洗炎雾。 遍施九土商家霖,昼踏天衢自回去。 冯夷海若遥相迎,归卧瀛洲红日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海:大海。
  • 蛟宫:传说中蛟龙居住的宫殿。
  • 东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白龙:传说中的神龙,白色象征纯洁和高贵。
  • 拄策:拄着拐杖。
  • 鳞鳍:鱼的鳞片和鳍,这里指龙的鳞片和鳍。
  • 碧巘:青翠的山峰。
  • 云根:云的根源,这里指山石。
  •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海若:海神。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地势到了东南便是大海,那里有着无数的龙宫和蛟穴。旅客行走千里,见到的山峰高耸,最终到达东州的尽头。人们传说山中有白龙居住,我拄着拐杖,不辞辛苦地徒步前往。出于好奇,我向当地人详细询问,但父老们都无法说出其中的缘故。于是我知道,大海中蛟龙众多,天意让它们行云布雨。白龙懒得翻身回到原来的洞穴,暂时在此地栖息。它上面连接着青翠的山峰,似乎要向南奔流,下面清澈的水流向东注入。古老的石头暗中结成云的根源,空谷中潜藏着通往天际的道路。三月的风雷震动大地,洞口时常能看见龙的头角露出。它常在秋天的白帝城附近行走,想要为尘世洗去炎热的雾气。它遍布九州,为商朝带来甘霖,白天在天空中行走后自然返回。水神冯夷和海神海若远远地迎接它,它归隐在瀛洲,直到红日西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白龙洞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对神话传说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如“沧海蛟宫”、“白龙居”、“风雷动地”等,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通过对白龙行为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神秘世界的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