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周伯温出示前为宣文阁授经郎代祀孔子庙,次韵
万世斯文有耿光,端然龙衮閟宫墙。
春秋不独尊周室,金石如闻奏庙堂。
碑树丹楹皇帝诏,盒封黄帕内庭香。
至今仰赖遗经在,师表前王惠后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右丞:古代官职名,指右丞相。
- 周伯温:人名,元代官员。
- 宣文阁:元代的一个机构,负责编纂文献。
- 授经郎:官职名,负责教授经典。
- 代祀:代替皇帝进行祭祀。
- 孔子庙:祭祀孔子的庙宇。
- 万世斯文:指孔子及其学说影响深远。
- 耿光:光辉,指孔子的思想光辉。
- 龙衮:古代帝王的礼服。
- 閟宫墙:宫墙之内,指孔庙。
- 春秋:指《春秋》这部书,也代表孔子的思想。
- 金石:指刻有文字的金属或石头,这里指碑刻。
- 庙堂:指朝廷。
- 碑树:树立的石碑。
- 丹楹:红色的柱子,这里指孔庙的装饰。
- 皇帝诏:皇帝的诏书。
- 盒封:用盒子封存的。
- 黄帕:黄色的布。
- 内庭香:宫廷中供奉的香。
- 遗经:指孔子的经典著作。
- 师表:表率,榜样。
- 前王:指历史上的贤明君王。
- 惠后王:给后世的君王带来恩惠。
翻译
万世流传的孔子思想有着不灭的光辉, 就像帝王的龙袍一样庄严地封闭在孔庙的宫墙之内。 《春秋》不仅仅是为了尊崇周朝, 金石上刻的文字仿佛还能听到在朝廷中的回响。 树立的石碑上有着皇帝的诏书, 用黄布封存的盒子中装着宫廷的香。 至今我们仍然依赖着孔子的经典著作, 他作为前代贤王的表率,给后世的君王带来了恩惠。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孔子及其学说的不朽价值,以及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通过描绘孔庙的庄严和皇帝对孔子的尊崇,表达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孔子作为师表的敬仰,以及其经典著作对后世君王的指导意义。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孔子及其学说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