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处士和埙上人诗

· 张昱
每到炉头忆懒残,十年戎马雪窗寒。 乱来亦谓功名易,老去才知世路难。 醉把茱萸应自感,狂题鹦鹉欲谁看? 相逢白发秋风里,何惜银灯照夜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 :古代一种陶制的吹奏乐器。
  •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 戎马:指战乱,战争。
  • 茱萸:一种植物,古时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言的鸟。
  • 夜阑:夜深。

翻译

每当来到炉边,总会想起那位懒散的和尚,十年的战乱让我在雪窗下感到寒冷。 乱世之中也曾以为功名容易,老了才知道世间的路途艰难。 醉中拿着茱萸,应该会自我感慨,狂乱地题写鹦鹉诗,又想让谁来看呢? 在秋风中相逢,白发苍苍,何必吝惜银灯,照亮这深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乱岁月的感慨和对现实世路的深刻认识。诗中“每到炉头忆懒残”一句,即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而“十年戎马雪窗寒”则进一步以战争的艰辛来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后两句“乱来亦谓功名易,老去才知世路难”深刻揭示了诗人对功名与世路的重新认识,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成熟与睿智。最后两句则通过秋风、白发、银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温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