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超然林石滩水图

· 张昱
公事赋诗纪行役,超然著笔良苦心。 匡庐哀湍走大壑,洞庭橘叶辞空林。 品题六印文章在,流落三朝岁月深。 博雅不烦为鉴定,人间过目尽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诗:作诗。
  • 纪行役:记录旅途的劳顿和所见所感。
  • 超然:形容心境高远,不受世俗牵绊。
  • 著笔:下笔,写作。
  • 良苦心:非常用心,费尽心思。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哀湍:悲伤的急流。
  • 走大壑:奔流于深谷之中。
  • 洞庭: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橘叶:橘树的叶子。
  • 辞空林:离开空旷的树林。
  • 品题:评价和题写。
  • 六印:古代官印的统称,这里指文章的权威性。
  • 文章:文学作品。
  • 流落:漂泊无定所。
  • 三朝:三个朝代,这里指时间的久远。
  • 博雅:学识渊博,文雅。
  • 鉴定:鉴别评定。
  • 过目:看一遍。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能欣赏和理解诗作的人。

翻译

公务之余作诗记录旅途的劳顿和所见所感,超然的心境下笔写作,真是费尽心思。庐山的急流悲伤地奔流于深谷,洞庭湖边的橘叶离开了空旷的树林。评价和题写这些文学作品,它们的权威性依然存在,漂泊无定所,历经三个朝代,岁月已深。学识渊博,文雅不凡,无需多言来鉴别评定,人世间只要看过一遍,便都是理解这首诗的知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公务之余,通过诗歌来记录旅途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诗中“匡庐哀湍走大壑,洞庭橘叶辞空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后句“品题六印文章在,流落三朝岁月深”则展现了作者对自己文学作品的自信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知音的渴望。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