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和刘改之

何处是沧洲。寒波不尽流。恰登舟、便过城楼。一片锦云三万顷,常记得、藕花秋。 渔父雪蒙头。此情知道否。说生来、不识闲愁。青笠绿蓑烟雨里,吾与汝、可同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洲:指隐居之地。
  • 寒波:寒冷的水波。
  • 锦云:比喻水面上的荷花。
  • 藕花:荷花。
  • 渔父:渔翁,指隐士。
  • 雪蒙头:形容渔父头上覆盖着雪花,比喻其隐居生活的清苦。
  • 青笠绿蓑:青色的斗笠和绿色的蓑衣,是渔父的典型装束。
  •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似雾。

翻译

何处是我向往的隐居之地?寒冷的水波永无止境地流淌。刚一登船,便已驶过城楼。眼前是一片如锦云般的三万顷荷花,我常常记得,那是藕花盛开的秋天。

渔父的头上覆盖着雪花,他是否了解我此刻的心情?他说他生来就不懂得什么是闲愁。在烟雨蒙蒙中,他戴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我与他,是否可以一同游荡在这片水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通过对“沧洲”、“寒波”、“锦云”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词中“渔父雪蒙头”一句,既展现了渔父的清苦生活,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超脱。结尾的“吾与汝、可同游”则流露出作者希望与渔父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由的愿望。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无限憧憬。

张之翰

元邯郸人,字周卿,号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