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茜泾张伯起
厥初何人凿混沌,一气周流自融浑。
秘枢密运阴阳根,万化生成靡增损。
弛张忽有一毫沴,峙者不堕流者紊。
乃知调燮在宰衡,手握乾纲契深恳。
若人戴履参为三,气志在躬知默吻。
和则荣卫生絪缊,戻则疲癃杂忧忿。
政如阴阳有骄蹇,必假良医一详诊。
欲探六脉致调和,曷审三因正标本。
张君明医继五世,究心深入岐黄阃。
济生自有神圣功,立志岂伊庸俗混。
穷当卫世康斯民,达则调元思补衮。
自知穷达理一致,不管衣巾走尘坌。
我生于世竟无补,从此因君当发愤。
致身未断出处期,尚抱遗经作儒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混沌(hùn dùn):古代传说中宇宙形成前的模糊状态。
- 融浑:融合,混合。
- 秘枢:神秘的枢纽,指宇宙运行的关键。
- 宰衡:古代官名,这里比喻掌握大权的人。
- 乾纲:天道,指宇宙的法则。
- 戴履参为三:指人头顶天,脚踏地,参与天地之间的活动。
- 絪缊(yīn yūn):和谐,融洽。
- 戻(lì):不顺,不和。
- 疲癃:衰弱,疲惫。
- 骄蹇(jiǎo jiǎn):骄傲,不顺从。
- 六脉:中医指人体内的六条主要经脉。
- 三因:中医指病因、病机、病位。
- 岐黄:指古代医学,岐伯和黄帝,中医的代称。
- 补衮:补救过失,这里指治病救人。
- 尘坌(bèn):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
- 遗经:古代的经典著作。
- 儒隐:儒家学者隐居不仕。
翻译
最初是谁开凿了混沌,使气息周流自然融合。神秘的枢纽秘密运转阴阳的根本,万物生成没有增减。一旦有丝毫的松弛或紧张,静止的不坠落,流动的则混乱。因此调和社会在于掌握大权的人,手中掌握着宇宙的法则并深深地恳求。如果人头顶天,脚踏地,参与天地之间的活动,那么他的意志和志向在身中自然明了。和谐则使荣华生长,不和则使身体疲惫并夹杂忧虑和愤怒。政治就像阴阳有时骄傲不顺从,必须依赖良医详细诊断。想要探索六脉使之调和,就必须审慎地处理病因、病机和病位。张伯起继承了五代明医,深入研究医学。他救人自有神圣的功绩,立志不是为了与庸俗混淆。在贫穷时应当保卫世界,使人民安康,在显达时则应调整元气,思考如何补救过失。他知道贫穷和显达的道理是一致的,不管衣巾沾满尘土。我对于世界竟然没有补益,从此因你应当发愤。投身未决出仕与否,仍抱着遗留的经典作为儒家的隐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宇宙、阴阳、医术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医术救人的崇高敬意。诗中,“混沌”、“秘枢”等词语描绘了宇宙的神秘和复杂,而“宰衡”、“乾纲”则体现了对掌握大权者的期待。后文通过对医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医者救人于水火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学识渊博,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