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陵台

· 张翥
路出桓州山缦回,仆夫指是李陵台。 树遮望眼仍相吊,云结乡愁尚未开。 海上羝羊秋牧罢,陵头石马夜嘶哀。 英雄不死非无意,空遣归魂故国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桓州: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缦回:曲折回旋。
  • 李陵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传为汉代李陵所建。
  • 相吊:相互慰问。
  • 乡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羝羊:公羊。
  • 陵头:陵墓的顶部。
  • 石马:陵墓前的石雕马。
  • 空遣:徒然派遣。
  • 归魂:死者的灵魂。

翻译

路途经过桓州,山峦曲折回旋,仆人指着那里是李陵台。 树木遮挡了远望的视线,我们相互慰问,云彩凝聚着乡愁,心情尚未舒展。 海上的公羊在秋日放牧后,陵墓顶部的石马在夜晚发出哀鸣。 英雄不死并非没有意义,只是徒然派遣了归乡的灵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经过李陵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沉的乡愁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诗中,“树遮望眼”与“云结乡愁”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后两句通过对“羝羊”和“石马”的描写,进一步以象征手法展现了英雄的悲壮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