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餋浩求题文希伯竹坡诗卷

南州佳士乐中和,手种筼筜绿满坡。 老叶筛金风不止,新梢滴露夜如何。 渭川但说生涯好,晋室偏招隐逸多。 更约松梅作三益,岁寒光景共婆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餋浩:人名,具体信息不详。
  • 题文希伯竹坡诗卷:为文希伯的竹坡诗卷题诗。
  • 筼筜(yún dāng):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竹子。
  • 筛金:形容风吹动竹叶,如同筛子筛金一般。
  • 渭川:即渭河,这里指渭河流域,古时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地。
  • 晋室:指晋朝,晋朝时期隐逸之风盛行。
  • 三益:指松、竹、梅,三者都是冬季常青,象征坚贞不屈。
  • 婆娑:形容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这里指岁寒时节松竹梅共存的景象。

翻译

南州的才子乐于中和之道,亲手种下筼筜竹,绿意盎然地覆盖了山坡。 老竹叶在风中摇曳,如同筛金一般,风不停歇;新竹梢滴着露水,夜晚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渭河流域只说生活美好,晋朝时期偏爱招揽隐逸之士众多。 更约定松、梅作为三种益友,岁寒时节共同展现其婆娑的姿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州佳士在竹坡上的隐逸生活,通过“筼筜绿满坡”、“老叶筛金”、“新梢滴露”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风姿。诗中“渭川但说生涯好,晋室偏招隐逸多”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更约松梅作三益,岁寒光景共婆娑”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岁寒三友共度时光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