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这里指特定的年份。
- 长至:指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之后白昼逐渐变长。
- 兀坐:独自坐着。
- 卢敬斋: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挑闼:挑动门闩,这里指准备出门。
- 老境:老年时期。
- 飘零:漂泊不定。
- 岁阑:年末。
- 梅友:指梅花,因其耐寒,常被比喻为有节操的人。
- 竹君:指竹子,因其坚韧,常被比喻为有气节的人。
- 豪宗:有权势的家族。
- 足食:粮食充足。
- 占云:古代通过观察云象来预测天气或吉凶的习俗。
- 闾左:古代贫民居住的地区。
- 无衣:指贫穷无衣。
- 祷雪:祈求下雪,希望雪能带来丰收。
- 愁绪:忧愁的情绪。
- 添一线:古代冬至后,妇女会为家中长辈添线,寓意长寿。
- 醉闻:醉酒时听到。
- 儿女:这里指儿女的关心。
- 加餐:多吃一些,表示关心和祝福。
翻译
在壬寅年的冬至日,我独自坐着没有出门,写信给卢敬斋知州。
年轻时,每到冬至总是兴致勃勃地准备出门,而如今老去,却感到岁末的漂泊与不安。梅花似乎在为谁坚守着晚年的节操,而竹子则自傲地面对着清冷的寒风。有权势的家族容易预测到充足的粮食,而贫民区的人们却难以祈求到雪,希望它能带来丰收。我心中的忧愁不妨随着冬至后添线这一习俗而增加,醉酒后听到儿女们劝我多吃一些,感受到他们的关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年轻与老年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变迁的无奈。诗中运用梅花和竹子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坚守节操和傲然面对困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豪宗”与“闾左”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最后,诗人以冬至添线和儿女的关心作为结尾,寄托了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希望。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启的其他作品
- 《 送张润夫之辽阳簿尉三首 其一 》 —— [ 元 ] 曹伯启
- 《 如梦令 · 赠道夫二首 》 —— [ 元 ] 曹伯启
- 《 送王庭瑞经历之广东宪司 》 —— [ 元 ] 曹伯启
- 《 梁门咏古 》 —— [ 元 ] 曹伯启
- 《 示二舍弟仲吉四首 其四 》 —— [ 元 ] 曹伯启
- 《 过白沟河 》 —— [ 元 ] 曹伯启
- 《 华亭道中连前诗寄卢知州王仲通朱文炳 》 —— [ 元 ] 曹伯启
- 《 秋日嘉禾道中咏怀 》 —— [ 元 ] 曹伯启